政府與企業該保持什么關系
“國企是親兒子,民企和外資就不是嗎?國企不能老想著在政府的溫床上成長!”21日下午,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與經濟界委員座談,一名來自國企的委員發言建議本地項目優先采購當地企業,萬慶良忍不住當場“發飆”,“市場是開放的,如果你的產品不好,也優先用你的,這不是開玩笑嗎?”他更直言,其所稱的困難“是蒙我,忽悠我”! 政府優先采購國貨,各國有這樣的慣例。但政府采購國貨不等于只采購當地企業,采購視野應放在全國。但廣州國企負責人卻希望政府優先采購自己的產品。之所以如此,不僅是因為國企把自己當成了地方政府的親兒子,也因為某些地方政府的確也把國企當成了親兒子。 現實中,很多地方政府與國企是“父子”關系。這種關系具有排他性,于是外資和民企(尤其是民企)似乎就低人一等。在開放的市場里,這種“父子”關系顯然破壞了公平競爭。 萬慶良當場“發飆”,說明廣州方面沒有寵愛國企,而是按照市場法則,讓國企自己適應市場生存。 在地方呵護下成長起來的國企,競爭能力自然不如高度市場化的國企。那么,政府與國企該保持什么樣的關系呢?在筆者看來,無論是國企、民企還是外資企業,與政府之間的關系都應是裁判員與運動員的關系,即各種企業之間公平競爭,由政府根據市場規則進行監管,一旦出現違反規則的競爭或不公平競爭,政府這個裁判員就應公正裁決。 無論是何種類型的企業,都不應與政府保持“父子”關系。如果政府與企業是“父子”關系,同樣也會對各種社會組織、居民進行排斥。因此,企業與政府都要清楚自己扮演的社會角色,科學處理各種關系。否則,這種“父子”關系就會讓社會關系混亂。 在筆者看來,政府可以幫助企業,但應優先幫助弱勢企業而非強勢企業。如果政府幫助相對比較強勢的國企,國企就會對政府產生依賴。而政府過度幫助企業的結果是,政府越來越大,市場越來越小。這不是進步,而是退步。 |
關鍵詞:政府,優先采購,國貨,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