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利集團苗連生:新興產業的喜與憂
苗連生 1月8日,英利集團宣布其2012年光伏組件出貨量超過2.2吉瓦,同比增長40%,躍居全球第一。 而在過去一年,陷入“寒冬”的中國光伏企業飽受折磨,“雙反”背景下傳統市場的艱難,新興市場開掘的未知,國內并網政策的變數,資金鏈條的風險和重壓,考驗著企業生存,也考驗著這一新興產業的未來。 回顧過往,面對前路,這些光伏產業的龍頭企業都有著怎樣的經歷?他們又是如何看待產業明天的?帶著有關問題,1月19日,記者采訪了英利集團董事長苗連生,圍繞光伏產業在新一年的發展與其進行了一次對話。 1遇上市場寒冬不是壞事 新聞縱深:在整個光伏業最難熬的這個冬天,英利坐上了第一的位置,出貨量全球第一。對此,有評論說“出得越多,虧得越多”,您怎么看這個成績?您怎么解釋這個“虧”字? 苗連生:第一不算太重要。現在的第一,應該說是公司用幾年的時間在幾個關鍵節點上提前布局得來的成績,成績只能說明過去,還得看后面,你的品牌和市場占有率,這些是關鍵。 你要說賠錢,大家都賠。關鍵是要看賠在哪里,要搞清楚賠在哪個環節上了。首先,我們生產制造這塊沒賠,都讓利給客戶了。這個是能控制的。第二個就是財務費用,屬于不可控的。行業發展好的時候,融資成本低,利息也低,現在融資成本高,還增加了抵押擔保等手續。 新聞縱深:剛才看到你們內部的報紙,登了一篇您寫的新年獻詞,很短。里面有一句是“回頭看看,很多要說的話”。您想說什么呢? 苗連生:我這個原稿的標題是《2012,我們終于走過來了》,他們覺得太悲觀,給我改成了《走過2012》。其實我覺得原先那個挺好,實在。“爬雪山過草地”,終于走過來了。 新聞縱深:一年過來,最難熬的是什么時候? 苗連生:我覺著這一年都差不多。你看我辦公室里這塊寫字板,今年使用率格外高,每天都得用好多次。我經常召集各部門幾十個人,分析標書、分析市場、核算指標,每個項目我都跟他們一塊兒搞。 其實遭遇“寒冬”也不是壞事兒,就像天氣一樣,春暖夏熱秋涼冬寒,老天爺的規律。要是整個行業不這么刺激一下,企業都好不了。以前長得太快了,難免遺留下來各種管理上、隊伍上和公司戰略上的問題。不光英利有這些問題,國內同行基本都差不多。現在夏天過去了,趕上冬天,其實挺好。身子骨不太好的得個感冒,再弱點的住院休息,都是為了把病治好。 新聞縱深:心里著急嗎? 苗連生:說實話真是沒太著過急,這不是著急能解決的事。行業低迷不是突發事件。就像剛才說的,這不是什么壞事,冷靜下來,想想哪兒還有管理上的“老鼠洞”,能堵住就堵。 新聞縱深:這種困境什么時候能熬過去? 苗連生:從一定意義上說現在已經過去了,從另外一種意義上說還沒過去。全球市場跟國內市場已經緩過來了。但是發展環境沒有一兩年的培育起不來,比如政府和銀行融資,這塊兒還需要培育,否則造血機能不行。 新聞縱深:您提到了品牌和市場占有率很關鍵。大家知道英利又在贊助巴西足球世界杯比賽,您希望這次能收獲什么? 苗連生:列幾個新興市場給你看吧。過去咱們在南美也就是一兩個兆瓦,去年干了200來個兆瓦。印度原來沒有,今年一個單體項目就是74兆瓦。東南亞這邊,比如在新加坡等國家還搞了幾個獨立的供電系統。這些市場我們都是第一時間進入,這種品牌植入其實非常關鍵。 今后一兩年,我們的品牌營銷要圍繞2013年聯合會杯和2014年巴西世界杯展開推廣活動,到2013年底,主要在歐美市場推廣,2014年上半年開始大面積布置,到時候品牌沖擊力肯定很大。不像上次世界杯聽個響就行了,這回要人們都認識英利。 |
關鍵詞:英利集團,苗連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