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李志勇 黨的十八大報告,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深刻闡明了文化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中的重大意義,精辟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科學內涵,進一步明確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目標和方向,體現了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指導和科學的路徑安排。 加強文化建設既是國家建設與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人民群眾的迫切要求 黨的十八大報告對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作出了凝練而深刻的概括,從中可以看出,文化建設至少有以下三個方面的重大意義: 其一,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是民族的精神記憶和人民的精神家園,也是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重要支撐。我國五千多年文明發展歷程中,各族人民共同創造出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這一文化維系了中華民族的綿延發展。從學理層面上講,文化發揮著整合社會、凝聚力量、塑造行為的三大作用。加強文化建設,塑造民族之魂,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其二,文化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各國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日趨頻繁,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文化領域已經成為意識形態較量的主戰場,文化產品與服務已成為獨立的貿易形態。目前,我國的文化實力與我國的國際地位、經濟地位還很不相稱。加強文化建設,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國際文化影響力,是一項迫切的任務。 其三,文化繁榮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是衡量社會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質量的顯著標志。國際經驗表明,一個國家進入中等收入階段也就進入了物質消費和精神文化消費并重的時期。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物質生活的逐步豐富,我國消費結構升級,人們正在把更多消費需求轉向文化和其他領域,在精神文化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因而,加強文化建設既是國家建設與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人民群眾的迫切要求。 牢牢把握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深刻理解這一道路,要把握好以下幾點: “兩個服務”是根本。文化建設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不僅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方向,也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社會主義文化只有服務社會主義、服務人民,才能真正實現大發展大繁榮。離開了人民群眾,文化就是無水之源、無本之木;離開了社會主義道路,文化建設就會偏離航線。 “雙百方針”是保障。“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是我們黨發展社會主義文化長期堅持的基本方針。文學藝術上的不同形式和風格可以競相發展,科學研究上的不同學派可以自由爭論,不僅打破了藝術流派和學術學派之間的門戶之見,更促進了文化的繁榮發展。為此,黨的十八大報告特別強調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為人民提供廣闊文化舞臺,讓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 “三個貼近”是關鍵。只有貼近實際的文化才是最真實的文化,只有貼近生活的文化才有吸引力和凝聚力,只有貼近群眾的文化才能深入人心、深得民心。為此,黨的十八大報告特別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提高文化產品質量,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糧。 “核心價值”是基礎。一個國家要把全社會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來,必須有一套與經濟基礎、政治制度相適應的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它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在整個文化建設中居于統攝和支配地位。黨的十八大報告不僅深刻闡釋了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這一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而且順應文化建設需要和人民群眾關切,提出“三個倡導”的要求,從實踐上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供了指導,從理論上為進一步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明了方向。 準確理解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目標任務,不斷開創文化建設新局面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為人民提供廣闊文化舞臺,讓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的新局面。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包括:一是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重點,加快推進經營性文化單位改革,培育合格市場主體。二是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促進文化產品和要素在全國范圍內合理流動。三是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社會監督、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文化管理體制,理順政府和文化企事業單位的關系。四是完善政策保障機制,保證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五是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對外文化交流,廣泛參與世界文明對話,增強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六是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努力實現從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的跨越 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大力推動我省文化改革發展,全面提升河北文化凝聚力、影響力和競爭力,實現由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的跨越,需要在以下幾方面作出努力: ———抓住核心。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黨員、教育群眾,在全省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和以“兩個務必”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更好地引領我省文化發展方向,鑄牢興國強省之魂。 ———突出重點。要積極推進文化事業單位內部機制改革,進一步規范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深化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理順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 ———彰顯特點。充分挖掘河北地方文化資源,深入實施文化精品工程,努力推出具有中國氣派、燕趙神韻的上乘佳作,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響、傳得開的文化品牌,提升河北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切實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發展優勢。 ———打造亮點。圍繞加快把我省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產業優勢、發展優勢的要求,突出抓好文化產業“三個十”建設,以重點突破帶動文化產業發展;實施文化精品工程,打造品牌文化活動。 (本文系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
關鍵詞:十八大,文化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