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金磊:一個“犟種”農民的大愛
安金磊:一個“犟種”農民的大愛 燕趙都市報記者靜冬/文 通訊員李勇/圖 不施化肥,不打農藥,不噴除草劑……他是傳統農業“倔強”的踐行者;他對這片土地愛得很深很沉,他按自己的方式設計田園畫卷。他想讓更多的人知道,善待土地其實就是在善待我們自己。在災害不絕于耳的今天,化學農業大量消耗能源、污染水體、毒化土壤,農業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日漸惡化,他以一人之力執著地在救贖著土地、重拾著農業的生態屬性。棗強農民安金磊,被網友稱為“走在世界前列的農民”。 陽光下的小院 初冬的陽光,暖暖地照著棗強縣馬屯鎮東紫龍村。 一條土巷子深處,便是安金磊的家。兩棵大棗樹下,三間十幾年前蓋的磚房。房檐上爬滿的藤蔓已枯黃,一只老貓和幾只小狗懶散地躺在房前曬著太陽。表面上,安家和別的農家院并沒什么不同。 在東紫龍村,平均每家操持著十余畝土地,春播秋收,中間打幾次除草劑、農藥,再施兩次花肥,其余時間就就近打打零工。在工地包點活兒、做裝修、跑運輸,甚至搬運、燒磚。用村民的話說,“田里的活不耽誤,額外還有一兩百塊錢的收入”。而安金磊的力氣,一年到頭全部花在土地上。家里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二十年前的電視機,十幾天都不開一次。 每天剛蒙蒙亮,安金磊夫婦就已起床。6點之前,安金磊一定會趕到村頭的地里,去聽蟲子“唱歌”。早晨昆蟲活躍,他一聽就知道土層里的生物是否豐富。“其實莊稼就像人一樣,我們聽音樂,有樂器有音樂家啊。他們聽音樂就是蟲,這是他們的快樂啊,然后它們的身體,就是果實,也會健康啊。”而其他農戶的田里,早已聽不到任何蟲子的鳴叫。 40畝土地,只有夫妻兩個人,春天一人一把鍬,撒糞肥,一個從南頭撒起,一個從北頭撒起;秋天腰間綁個纖維袋,摘棉花,一個從南頭摘起,一個從北頭摘起。偶爾擦身而過,說上一兩句話。夜幕降臨,直到實在是黑得什么看不清了,夫妻倆才走在回家的路上 在家里,他們洗碗用絲瓜瓤,燒飯用芝麻秸棉花桿。每天進門,順手從藤蔓上摘下新鮮薄荷葉,放進新沏的茶壺;飯后的碗筷用玉米面擦一遍,油污便干干凈凈,清水一沖即可。用的玉米面粉拌上瓜果菜皮,就成了雞、狗的美餐。而做飯的灶膛灰及雞狗的糞便全部留下,成為來年的有機肥。 記者到訪的當天上午,安金磊正在田里收白菜。下午,夫婦倆又趕到自家的晾谷場,趁著西北風去給曬好的紅豆“揚場”。安金磊進門洗手,臉盆是斜著放的——他只舀一瓢水。“這樣可以節省一些水,現在農村灌溉用水、催產施肥、除蟲打藥全是盲目無度的,真的很可怕。”安金磊又像是在和記者聊天,又像是在喃喃自語。 陽光下,安金磊三歲的兒子追逐著貓狗滿院子撒歡兒,嬉笑聲不時入耳。 |
關鍵詞:安金磊.化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