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秦高速全線建成通車 全長191公里 承德段92公里
3 講科學重生態——— 建設最美通海走廊 承秦高速公路在工程建設中面臨著工程量大、時間緊、地形復雜等問題,為建設一條優質、最美的通海走廊,工程從設計之初,承秦高速管理處就秉承科學嚴謹的態度,科學設計,精細施工。 以施工安全、運營安全為理念,以突出結構安全、方便施工為指導思想,承秦高速管理處制定了《承秦高速初設原則》、《承秦高速施工圖設計原則》指導設計單位推行標準化設計。 路線設計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安全至上、順暢快捷的設計理念,合理運用路線平縱面設計指標,充分考慮了司乘人員的心理和視覺反應、車輛行駛的安全舒適性,應盡可能順應地形,引導視線。在滿足經濟與安全和工程量增加不大的前提下,適度采用了較高的技術指標,保持線形平順均衡連續,全線平縱線形的指標盡量均衡,避免大起大落。全線最大平曲線半徑為5000m,最小平曲線半徑800m,最大縱坡3.8%/1處,最短坡長400米/1處,從技術上保障了行車的安全。 橋涵結構設計充分考慮了結構耐久性,為方便施工,橋梁護欄尺寸全線一致;每個施工標段內大、中橋橋梁結構形式盡可能統一;上部結構盡量做到標準化、系列化及施工工廠化,為便于行人及車輛通行,跨度最低不小于3m,凈空不小于4m,達到蓋板的工廠化施工。 路基采用動態設計對條件允許的路段邊坡坡率適當地進行了放緩,避免了不良影響及防護工程量。針對填挖交界、陡坡路段及高填深挖方路基的穩定性與差異沉降問題、崩塌、滑坡、采空區、泥石流、濕陷性黃土、軟土、膨脹土處理等,進行了特殊路基設計。 針對自然橫坡較陡的山坡、走廊較窄的溝谷、侵占河道等特殊地形的路基設計,該處提出了左右、高低分離式路基、半路半橋、半遂半橋、順橋等設計方案,解決了在施工中擠壓河床的問題。保證河流、河谷的正常排水和泄洪,最大限度不破壞、少破壞自然山體,保護了自然環境,為施工創造了便捷條件,并為日后養護提供最有力的條件,保證運營安全。僅下板城胡杖子順河大橋就少擠占河道45千平方米。 針對路基棄方較多的路段,盡量減少在山谷處設置橋梁。將西南溝中橋、沈家溝大橋、石洞子大橋、于家院中橋、于家院大橋、雙洞子大橋、河東大橋共七座大中橋變更為路基填方施工,有效地利用棄方約260萬立方米,減少了棄土場占地約500畝,使自然生態環境得到有效地保護。 針對隧道相連較近的路段和橫坡較陡、山體破碎嚴重的隧道進出口采用遮光棚的設計方案和部分明洞設計方案,為過往司乘人員創造了良好的行車環境,并為日常養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保證了運營的安全。 安全設施以保護行車安全為主,特別是避免護欄出現斷頭而造成事故。中央分隔帶護欄采用新澤西護欄,防止高速行駛的車輛在失控的情況下沖撞對向行駛車輛,并具有行車誘導效果;防眩設施采用防眩網,減低成本及便于養護。在隧道進出口設置彩色路面,用以提醒司機注意和降低速度,減少事故。并增加了防滑性能,降低噪音、降低乃至消除濺水和水霧,增加雨天行車安全性。 與此同時,強化綠化美化,打造最美通海走廊。通車試運營以來,承秦高速管理處已投入資金3500多萬元,根據不同環境、不同條件在上下邊坡栽植紫穗槐、刺槐300多萬株,在中央隔離帶栽植小油松及花灌木、喬木93000多株。尤其是在城市規劃區等重要路段,實施了噴播植草60000平方米,較好地綠化美化了沿線環境。 隨著承秦高速正式建成通車,該處將繼續加大投入,全力打造“紅花綠葉”的路邊美景,建設最美通海走廊。 |
關鍵詞:承秦高速,全線,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