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臾鎮:四步一站巧抓“燙手山芋”
圖為高臾鎮黨委書記索劍峰(左一)在調解工作室為六街村村民調解糾紛,經過他耐心勸導,村民的氣消了,臉上露出了笑容。王美燕 攝 高臾鎮人口4.3萬人,有15個行政村,在磁縣是個大鎮。過去,這里上訪的人比較多,成了當地干部最頭疼的事兒。當地流傳一句俗話:“燙手山芋”沒法抓。但自從有了調解群眾糾紛的“四步一站”工作法,用張自然的話說就是:“燙手山芋”也有辦法抓。 張自然,高臾鎮人大主席,鎮調解工作站副主任,有20多年的基層工作經驗。 說起調解工作,張自然滔滔不絕:“村大事多,村小事少,哪個村的事也少不了。樹有高低,人有長短,村民有個糾紛也正常。只要把群眾的合理訴求解決到位,不合理的解釋到位,‘山芋’就不再燙手了。” 高臾鎮的這套“四步一站”民調工作法是針對民事糾紛的難易程度,分別由“十戶調解員”、村委會、專業律師、鎮調委會和律師聯合會診等四步組成。群眾之間有了矛盾,第一步先找“十戶調解員”進行調解,調解不成,村委會再出面,以村規民約為依據,召集當事人雙方、村民代表以及民調員現場議調。若問題涉及法律法規,則進入第三步,由專業律師進行調解,律師建議需要進司法程序的,最后由鎮調解工作站和律師進行會診,這是對一些疑難糾紛案件專門設立的調解,是“四步一站”中的“一站”。經過“四步一站”,小問題小范圍解決,大事情大范圍處理,使群眾不出村不出鎮就把問題解決了。 有糾紛先找“十戶調解員” “十戶調解員”,由十戶村民為單位,共同推舉的民事調解員,其特點是以情理、民約、道德說服調解。該鎮一街村有兩兄弟石有付、石有學,原來關系不錯,后來因為宅基地問題出現矛盾,甚至大打出手。六十多歲的“十戶調解員”常青山介入調解。常老漢不顧腿腳不利索,急匆匆地來到兩兄弟中間掰扯開理兒了:“一對親兄弟,就因為這點兒事鬧翻臉,不怕鄉親們笑話?吃虧沾光還不都在自己家?生了虱子扯壞棉襖,傷了兄弟情分可劃不來呀!”在常老漢的調解下,最后達成協議———兄弟兩人各讓一步,哥哥先承認錯誤,弟弟也感到不好意思。雙方握手言和,重歸于好。 如果“十戶調解員”調解不成怎么辦?還有村委會呢。六街村宋某丈夫去世早,多年來與婆婆家的人相處不好。宋某與小叔子常某住前后院,去年春天常某把舊房拆掉準備翻蓋成二層樓房。就在常某打好地基準備砌墻時,宋某來到施工現場阻攔不讓建。于是,兩家吵鬧起來。村里“十戶調解員”聞訊趕到,給她講道理,說“一拃沒有四指近”,畢竟都是一家人,得饒人處且饒人。結果,宋某認死理,聽不進去。村委會干部聽到消息后來到現場,將雙方當事人找到村委會。經過村委會一天一夜調解,雙方達成協議:常某蓋房不能高于7.5米,不準往后面出沿,不準往后面流水,并拿出6000元補償給宋某。晚上簽好協議,第二天常某開始砌墻。半個月過后,常某房屋主體已經完工,準備在后墻抹灰,宋某又找到村委會,要求增加補償,理由是她覺得樓蓋好后,會影響到她家的采光。經過村委會反復做工作,常某又拿出3000元給宋某作補償,但這錢先由村委會保管,待常某徹底完工后再由村委會交給宋某。后來,常某順利把房子建好,村委會也將3000元交給了宋某,此事順利解決了。 調解講個法、理、情 用真情打動人,以理服人,是“順風吹火,用力不多”。“但最關鍵的是要以法律為依據。”張自然說,“在我們調解工作中,律師調解是我們調解的重要一環。”去年5月,十里鋪村的小伙兒楊某經人介紹認識了一個姓李的姑娘,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兩人便登記結婚。但婚后發現性格不合,經常生氣、打架。楊某提出離婚,但家庭財產一點兒也不給李某。為此,李某想不開產生了輕生的念頭。開始,村里的“十戶調解員”到他們家進行調解,一日夫妻百日恩,勸他們都消消火,包容一些??墒?,事情并沒有出現轉機。后來村委會多次調解也不成,村委會便將此案移交到鎮調解工作站。工作站由律師出面調解,通過講理說法能解決問題的,則現場解決,需要進入司法程序的由律師建議盡快走司法程序。工作站受理楊、李的糾紛案件后,立即安排工作人員上門做工作。一開始楊某并不配合,故意外出,躲避前來調解的工作人員。鎮里做調解工作的人很有耐心,到第四天傍晚時分,楊某回家時,看到鎮里的工作人員還在他家門口等候,心生感動,終于讓工作人員進了家門。這天晚上,工作人員了解到楊某堅持離婚,已無和好的可能。于是,就給他講解《婚姻法》的相關規定,最終他同意了李某提出的離婚條件。第二天,為了避免發生意外,工作人員和雙方當事人一起到民政局辦理了離婚手續。李某和娘家人非常感動。 不管走到哪兒,鄉親出事也得管 去年12月10日,筆者來到高臾鎮,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剛走到鎮政府辦公樓二樓就聽到“調解工作室”里傳來七嘴八舌的議論聲。原來,一戶村民在自家地里種植毛白楊樹,導致相鄰的6戶村民收成減產而產生糾紛。這天是調解的最后程序。“大伙兒都是一個村里的,低頭不見抬頭見,多大的事也有了結的時候。我們擬訂了一個協議,你們都好好看看,沒意見就在上面簽個字。”張自然正在耐心地給雙方當事人調解。這個像會議室的人民調解工作站有50平方米,墻壁上掛著“民調流程圖”。這里正在為三街村調解糾紛。過了一會兒,雙方都在協議書上簽了字。 一個鎮的鄉親,不管走到哪兒,出了事也得管。去年5月中旬,高臾鎮西玉曹村有三個男青年在高碑店市一個小塑料制品廠做工,晚上被人殺害。案件偵破后,犯罪嫌疑人家境困難,使有關賠償問題沒有辦法落實。受害人家屬開始到高碑店市政府上訪。鎮黨委書記索劍峰、鎮長侯戮延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即召集鎮調解工作站的有關人員,并從磁縣律師事務所請律師對案件進行分析,之后他們多次奔赴保定,與保定市人大常委會、政法委進行溝通協調,想方設法為受害人家屬爭取到13萬元的經濟救助款。受害人家屬看到鎮領導為他們家的事跑前跑后忙碌了兩個多月,非常感激,專門制作了一面“為民排憂,為民解難”的錦旗送到鎮里。 |
關鍵詞:基層建設,高臾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