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新增長點!2025年開局即“狂飆”,全球市場需求涌現!
萬物復蘇,迎春綻放!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一季度以來,礦山機械行業展現出十足的爆發力,多家企業迎來“開門紅”,交機喜訊不斷,呈現出一幅幅火熱的奮斗圖景。
2月4日,山東臨工海外千臺設備發運儀式隆重舉行,涵蓋E6375H、E6505H、E6730H大型挖掘機,以其卓越的挖掘力、高效的燃油經濟性和智能化的操作系統,成為礦山和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的設備。
2月5日,徐工高端露天礦山裝備全球發車儀式盛大舉行,涵蓋90噸、135噸、400噸礦用挖掘機及130噸級礦車等經典機型的系列高端露天礦山裝備。
2月7日,中聯重科開門紅發車儀式上,38噸級挖掘機、載重百噸礦用寬體自卸車ZT160HEV等超1300臺、總金額超9億元的土方機械與礦山機械設備發往世界各地。
礦山機械市場的景氣度持續向好,是近年來有目共睹的,各工程機械企業年報也均顯示,礦山機械板塊增長顯著,成為新興板塊中的佼佼者。
礦山設備在全球工程機械產業中技術水平高、價值量大、市場空間廣闊。根據MordorIntelligence統計,2024年全球礦山機械市場空間達到980億美元,預計2029年將達到1350億美元,5年復合增長率約為5.12%,全球礦山裝備市場空間超千億美元。
▍多重利好機遇襲來,礦山機械全球市場需求涌現,發展前景廣闊!
能源結構轉型拉動需求:銅、鐵、金等金屬對礦山設備需求拉動大,其中銅尤甚。能源結構轉型使以銅為代表的能源金屬需求大增,據IEA預測,全球銅的需求會從2023年的2580萬噸增長到2030年約3320萬噸,2040年有望達到3900萬噸,鋰、鎳等金屬需求也有數倍增長。同時,礦石開采深度加深、品位下降,將使原礦產量增加,推升對高性能采礦設備的需求。
中資礦企出海帶來契機:礦產資源在全球分布具有不均衡性,中國銅、鐵等許多重要資源對外依存度高,中資礦企自2018年起進入出海第二波浪潮。2018-2022年,中國采礦業對外投資金額從46.3億美元升至151.0億美元,截至2023年,采礦與金屬已是中國海外并購規模第五大行業,也將對礦山設備售后市場配套需求形成較強支撐。
綠色礦山轉型催生增量:礦山機械行業正積極響應環保政策,采用更加節能環保的設備和技術,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新能源礦山設備成為礦業領域發展的新方向。2023年,我國礦卡整體銷量約3萬臺,其中新能源礦卡超1500臺,有預測稱到2026年中國電動礦卡的市場規模有望突破40億。新能源設備性能、效率提升,促使礦山企業“更新換代”,進一步為礦山行業市場帶來新的需求。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來自歐洲、美國、日本的制造商在礦山設備領域占據著主導地位。近年來中國企業持續發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一帶一路”成為中國礦企“走出去”的重要方向,當下礦山設備出海正處于寶貴窗口期。據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礦山機械行業出口額達到出口額51.92億美元,同比增長25.58%。
面對發展潛力大、景氣度高的全球礦山市場,國產礦山機械制造商在技術創新、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等方面不斷提升,深獲海外客戶的廣泛認可,逐步建立起全球品牌影響力,已具備與國際企業競爭的實力。
東吳證券預測認為:隨著中資企業對外礦業投資的穩步增長,國產露天礦山機械全球品牌力逐漸建立。礦山客戶對產品穩定性、可靠性要求高,品牌粘性強,前裝市場壁壘深厚,突破后有望形成穩定需求。同時,礦山客戶備品備件需求量大,價格不敏感,后市場利潤空間大。未來幾年,礦山機械或將成為工程機械新增長點!